水溶性佛像贴金胶水的使用方法
佛像贴金在进行贴金时,经常会用到水溶性贴金胶水,那么水溶性贴金胶水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样的,使用这种胶水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?下面就由贴金厂为大家具体阐述一下:
一、水溶性贴金箔胶水用于粘贴真金箔,银箔,仿金箔,仿银箔,对各种金属(如木材,塑料,玻璃,大理石等)材料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。金属箔表面光亮度好,特别适应各类建筑物内部的大面积连续贴箔施工,本品,无异味,对环境,符合环保要求。
二、注意表面干爽,无尘,无上蜡或油脂等。如表面有小洞,凹陷,缝隙或未经处理的木器及塑胶等,则先改上一层填隔底油,干透后再以幼细的砂纸将其表面轻轻砂磨。
三、本品可使用油扫或棉垫涂抹,气喷效果佳。薄涂胶水后一小时即可贴箔。如工件表面出现泡沫反应,可用化纤布将其擦拭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。
四、由于工作环境不同,要求胶水干透的时间也可能不同,因此可以混入大量的清水(),以发挥佳效果,实际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五、稀释用水应洁净,未用完的胶水不要倒回原胶中,以避免胶的贮存期受影响。
六、本品具有特可靠的长时间粘贴性(高达24个小时),不论在批量生产还是极的加工过程中都能够提供方便。
水溶性胶水对金箔的吸附能力能够很好的防止金箔脱落,从而更好的发挥佛像贴金的作用,使佛像得到更加长久的保护。
镀金与贴金的区别
真正的电镀镀金工艺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,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但其技术已非常成熟,目前大多数艺术品、珠宝首饰、装饰和精密工件等采用镀金。镀金层具有防腐蚀、耐磨损、而高温的作用,金黄色的光泽无比美丽。镀金方法有氰化物镀金法、低氰化物镀金法和无氰镀金法等。镀金分为两类,一类呈同质材料镀金,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。同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。它的意义是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、异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,如银镀金,铜镀金。它的意义是欲以黄金的光泽替代材料的色泽,从而提高首饰的观赏效果。
镀金质量的优劣是视镀金层的厚度多少,光泽亮暗为准。现在国际航通行的镀金首饰标准是:好的镀金首饰镀层厚度在10微米-25微米,一般的镀金首饰镀层百度在2微米-3微米,如果在0.18微米以下镀层的首饰,就不能成为“镀金”而称为“涂金”,它属于廉价的首饰工艺。
镀金按其工艺特点,有无氰镀金。近年来,随着电镀技术的进步,镀金工艺又有新的突破,过去镀金首饰只有一种黄金色。现在法国、美国、日本的镀金首饰有三色,甚至更多的色彩。被称为三色金的彩色金电镀,有玫瑰、银白、金色、黑色、蓝色等几种。一般来说,同质镀金的镀层不需要镀得太厚,它只要达到2微米就可以了。异质镀金的镀层则应该厚一些。有的国家规定,此类产品镀金的镀层达到10微米以上,国际上有的公司对镀金的镀层则要求更高,达到12.5微米才为合格。
贴金需要金箔作原料,金箔可以贴成光滑的表面,也可以加工成精美的图案。许多皇宫寺庙的雕梁、塑像面部常常采用贴金,使得建筑无比辉煌。贴金是一种传统、特殊的工艺,在现代包金工艺还没有诞生时,贴金与包金是同一意思,它是将很薄的金箔包贴在器物外表,起保护作用。由于有了现代包金工艺,贴金工艺成了一项特的工艺。传统的贴金工艺,是先将成色很高的黄金,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,此时,金箔具有很强的附着性,对一些光滑的材料有着很好的互吸性。过去除了一些工艺品需要贴金外,大量的贴金用于佛像、招牌、建筑物等。贴金对一些不能用镀金和包金技术进行加工的产品,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。在国外,不少大型装饰物和一些非金属物品的外表处理,都用贴金工艺来进行加工。
古建筑贴金操作程序
刷金胶油→贴金→扣油→罩油
操作要点
刷金胶油:金胶油是由浓光油加酌量"糊粉"(定儿粉经炒后除潮为名糊粉)配成,专作贴金底油之用。以筷子笔(用筷子削成)蘸金胶油涂布于贴金处,油质要好,涂布宽狭要整齐,厚薄要均匀、不流挂、不皱皮。彩画贴金宜涂两道金胶油,框线、云盘线、三花寿带、挂落、套环等贴金,均涂一道金胶油。
贴金
当金胶油将干未干时,将金箔撕成或剪成需要尺寸,以金夹子(竹片制成)夹起金箔,轻轻粘贴于金胶油上,再以棉花揉压平伏。如遇花活,可用"金肘子(用柔软羊毛制成的羊毛刷子,也可用大羊毛笔剪成平头形)肘金,即在花活的线脚凹陷处,细心地将金箔粘贴密实。
扣油
金贴好后,用油拴扣原色油一道(金上不着油,称之扣油)。如金钱不直时,可用色油找直(镶直),称为"齐金"。
罩油
扣油干后,通刷一遍清油(金上着油,谓之罩油)。清油罩不与不罩,以设计要求为准。
传统贴金操作程序
基层处理→做金脚→贴金→盖金→盖金漆
佛像镀金的好处有:不是佛祖要镀金身,而是为佛像贴金属于布施,会为将来带来福报
1.从因果的角度说:给佛镀金身。就是给自己积福。不仅有财富的果报,而且相貌庄严。
2.镀金佛身,增加神圣庄严的气氛,使观看者生恭敬清净的心